2011年3月7日星期一

印光大師法語

欲攝妄念,第一要心存恭敬,常若身在佛前,不敢起別種念想。第二要字字句句,心裡念得清清楚楚,口裡念得清清楚楚,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。即默念,也要聽。以心一起念,即有聲。自己的耳,聽自己心裡的聲,仍然明明瞭了

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,注重在聽。六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心,即意根。口,即舌根。聽,即耳根。心念、口念、耳聽,此三根一攝,眼也不會東張西望,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,身也不敢放逸懈怠,故名都攝六根。都攝六根而念,自無污雜妄念,故名淨念。淨念,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,故名淨念相繼。能淨念相繼,久而久之,則得念佛三昧。

此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。故雲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三摩地,即三昧之別名。如此念之,決有淨念常存,妄念全無之一日。

──節錄自《文鈔續編 卷上 復修淨師書》

* * *

若論其法,必須當念佛時,即念返觀。專注一境,毋使外馳。念念照顧心源,心心契合佛體。返念自念,返觀自觀。即念即觀,即觀即念。務使全念即觀,念外無觀。全觀即念,觀外無念。觀念雖同水乳,尚未鞫到根源。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,重重體究,切切提撕。越究越切,愈提愈親。及至力極功純,豁然和念脫落,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。所謂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。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。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。但離妄念,即如如佛者。此之謂也。工夫至此,念佛法得。感應道交,正好著力。其相如雲散長空,青天徹露。親見本來,本無所見。無見是真見,有見即隨塵。到此,則山色溪聲,鹹是第一義諦。鴉鳴鵲噪,無非最上真乘。活潑潑應諸法,而不住一法。光皎皎照諸境,而了無一物。

──節錄自《增廣 卷四 念佛三昧摸象記951頁》

2011年3月5日星期六

佛菩薩怎樣幫助我們消業障?

我們經常在佛菩薩面前祈求佛菩薩幫助消業障,到底佛菩薩是怎樣幫助我們的呢?佛已說了,佛不能眾生消業障,甚至任何人也不能別人消業障,那這不是很矛盾?!

首先我們先要知道甚麼是業障,對於學佛的人來說,業障就是障礙學佛、障礙修道、障礙成佛的東西。這些障礙無非就是比較明顯的貪嗔痴三毒和微細的慢疑見,加起來的六大煩惱。我們無始以來已和這六大根本煩惱渾成一體,已經很習慣了,就像我們在空氣中不覺得有空氣的存在;我們每一個念頭、每一個舉動都離不開這根本煩惱的作用。

學佛的最初步就是知道(看見)這些根本煩惱,甚麼是貪嗔痴、甚麼是慢疑見,知道這六大根本煩惱的根本(根本的根本)就是有我和我所(有的東西),繼而學習消除自己的根本煩惱。不過這都只是紙上談兵,說食不飽。

佛菩薩怎樣幫助我們呢?就是給我們一個個的機會吧!拿去我們的名譽尊貴、消去我們(家庭或工作上)的權力地位、減去我們的我所(認為應有的東西),給個磨練的機會,去實踐一下自己學了多少佛。如果透不過的,自己不能化解、生氣了、沮喪了,就是沒有學好,要立刻醒覺,要自己檢討!這過程,是漫長的馬拉松,是耐力的角逐,或是多生多劫的考驗。

所以我看的佛菩薩像,就像心中心法本尊大隨求菩薩,是手持五鈷跋折羅、鎊鉾、寶劍、鉞斧鉤等這些利器,用來琢磨斬斷我們的根本煩惱。

話雖如此,如果每天都是過著風風雨雨的日子,像我們腳沒有站穩的凡夫,難免會感到難受,也祈求佛菩薩在琢磨之餘,也施以大悲水,在每個風雨過後都有晴天的出現。

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

痛的鍛鍊(續二)

本宗的修法是先修兩輪的一至六印,然後進入第二部份的只修二四印,由於自己覺得在修頭兩輪手印不是打得很好,所以決定補修一輪一至六印。進入第三輪,那痛的鍛鍊只限在第一印上,第一印還是一樣的“痛”,不過其他印就差不多不痛了。而在這輪,手指比較柔軟,手印也打得比較好、比較穩定、不容易滑落。

2011年1月9日星期日

近代大師對密宗的看法

太虛大師晚年也學密法:
二十日,大師遊橫溪金峨寺(正信五、四)。五月,大師抵杭州,參加時輪金剛法會。十八日圓滿攝影,大師預會(靈隱寺懸相片)。時大師從班禪受金剛阿闍黎灌頂,執弟子禮。專事弘揚「人生佛教」之大師,乃應機而學「融攝魔梵」之密咒,識與不識,多為驚奇。然就大師一切皆為方便,無事不可適應之心境觀之,則亦無足驚奇。其後,大師作「答客問」以自解: 『數年來,與班禪大師晤談多次,彼此相知漸深。春間,得超一師為譯語 [P368] ,談論益暢,讚余為漢地弘揚佛法第一人。惜言文隔礙,不能互相研究。因答:余亦極欲研究西藏佛教特勝之密咒。當謂非灌頂傳授不可。余於佛祖古制,非萬不獲已,不肯違背。因謂:如能授以總灌頂,俾可自在研究諸咒部者,當從大師授之。亟蒙喜允,為專授金剛阿闍黎大灌頂法。此余為得研習一切咒法之自在,從受灌頂之意義及經過也』。  
──截錄自 《妙雲集中編之六『太虛大師年譜』》

* * *

太虛大師在《闢誣罔啟事》的聲明:
大愚(印心宗初祖,太虛大師徒弟)信純、願弘、心猛、根勝、明理事,勤戒定,乃吾所素知。初本專修念佛三昧,俟普賢行願。今所傳心中心法,據云:十五年冬,感普賢傳授,仍以藏中聖教為憑。覈之、頗得密淨禪之要,傳習有緣,自是無咎。    
──截錄自《太虛大師全書》

* * *

弘一大師晚年:
九、密宗  又名真言宗
唐玄宗時,由印度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先後傳入此土。斯宗以大日經、金剛頂經、蘇悉地經三部為正所依。元後即衰,近年再興,甚盛。

在大乘各宗中,此宗之教法最為高深,修持最為真切。常人未嘗窮研,輒輕肆譭謗,至堪痛歎。余於十數年前,唯閱密宗儀軌,亦嘗輕致疑議。以後閱大日經疏,乃知密宗教義之高深,因痛自懺悔。願諸君不可先閱儀軌,應先習經教,則可無諸疑惑矣
──截錄自 《佛法宗派大概》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