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攝妄念,第一要心存恭敬,常若身在佛前,不敢起別種念想。第二要字字句句,心裡念得清清楚楚,口裡念得清清楚楚,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。即默念,也要聽。以心一起念,即有聲。自己的耳,聽自己心裡的聲,仍然明明瞭了。
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,注重在聽。六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心,即意根。口,即舌根。聽,即耳根。心念、口念、耳聽,此三根一攝,眼也不會東張西望,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,身也不敢放逸懈怠,故名都攝六根。都攝六根而念,自無污雜妄念,故名淨念。淨念,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,故名淨念相繼。能淨念相繼,久而久之,則得念佛三昧。
此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。故雲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三摩地,即三昧之別名。如此念之,決有淨念常存,妄念全無之一日。
──節錄自《文鈔續編 卷上 復修淨師書》
* * *
若論其法,必須當念佛時,即念返觀。專注一境,毋使外馳。念念照顧心源,心心契合佛體。返念自念,返觀自觀。即念即觀,即觀即念。務使全念即觀,念外無觀。全觀即念,觀外無念。觀念雖同水乳,尚未鞫到根源。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,重重體究,切切提撕。越究越切,愈提愈親。及至力極功純,豁然和念脫落,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。所謂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。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。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。但離妄念,即如如佛者。此之謂也。工夫至此,念佛法得。感應道交,正好著力。其相如雲散長空,青天徹露。親見本來,本無所見。無見是真見,有見即隨塵。到此,則山色溪聲,鹹是第一義諦。鴉鳴鵲噪,無非最上真乘。活潑潑應諸法,而不住一法。光皎皎照諸境,而了無一物。
──節錄自《增廣 卷四 念佛三昧摸象記951頁》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